墨云阁

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谁都没有想到「变异」,或者用冰蒂斯的说法:「晋升」,会已经在我们不知情的情况下扩展到这种程度,我原以为它仅仅对自己周围的人和动物产生了影响,却没想到影响范围最大的反而是影子城中的一处小行星带——

  这着实让人不解,因为按照我的想法,那里产生变异的「优先级」应该是靠后的。

  既然是在虚空生物的信息扰动作用下产生突变,那么自然是平常与我关系越近的东西变异的越早,越强,浅浅和姐姐她们的力量应该算一样(虽然不知道神性需要怎样才能产生,但她们现在的力量是着实让很多星域神族都感觉目瞪口呆了。

  尤其是姐姐的诅咒,竟然对冰蒂斯也会有效:尽管要打个折扣,但她们仍然在不断变强),而安薇娜是自己的贴身女仆,也算一样,院子里的乌鸦虽然跟自己关系不大,但怎么说也和自己住在一块,而且是安薇娜的宠物,这些联系都算紧密的。

  但影子空间里的一处小行星带是怎么回事?

  难道我还跟一堆石头沾亲带故了不成……

  经过一番思考之后,冰蒂斯这个神界专家的猜想是这样的:虚空生物的信息扰动是个概率性事件,在有效范围内,其实任何东西产生变异的几率都存在(只能说与我最近的东西变异几率高一点。但相聚最远的事物也是有可能更早发生变异的,只是概率非常低,却不是没有概率),而变异程度则与距离无关:虚空力量从来没有在乎距离远近的时候,这个解释的通。

  她猜测或许我的信息扰动力量已经通过使徒们的精神网络扩散到整个帝国。

  于是幅员辽阔的帝国势力范围内,任何一样对皇帝效忠的东西都有概率产生变异。

  不管是院子里的乌鸦,还是某个鸟不拉屎的地方的石头,都随时可能「蒙主恩泽」。

  这样的猜想倒是有趣,这说明我们就完全不能判断什么时候希灵使徒可以完成晋升了……敢情我属于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

  也不知道父神当年晋升众神的时候是怎么弄……嗯,我想起来了,父神晋升众神的时候他连神界都创造好了,压根就是以熟练工的身份接了个学徒级的任务。

  而我这算是学前班还没毕业就被赶鸭子上架地研究怎么造神了……娘的,我到现在连造人还没完成呢!

  咳咳,可能是这两天浅浅成天拉着我试图提前把陈晓浅给造出来,让自己思维有点偏。

  那些奇怪的矿石已经被塔维尔试验过好几次。

  可以确定它们是变异完成的东西而不是中间产物:它们的各种性质都很稳定,而且加工难度适中,其对幽能(事实上是所有类型的能量。只不过对希灵使徒而言,只有跟幽能亲和力高的矿物才有价值)的极强亲和力可能是因为我本人平常接触的幽能比较多,它们随之也产生了相同的变异倾向,这是个很好的性质,让它们拥有了和神界的星金石一样的矿物价值:

  前者对幽能等各种能量的亲和力达到百分之九十,后者则对各种能量攻击的抗性高达百分之九十。

  虽然属性差距挺大,但只要善加利用,就是一样重要的战略资源。暂时这些矿石被命名为「源能矿」,名字是珊多拉给起的,我挺满意。

  想必大家已经猜到了,其实起名字的时候浅浅也掺了一脚——她强烈建议给这些介于金属和晶体之间的矿物起名字叫「皇血矿」,也就是「皇帝的鲜血凝结成的矿石」的意思,很难得这丫头竟然可以想出这么个含义深远的名字,我差点都被这个名字打动了,结果林雪一句悠悠然的提醒让我猛醒:

  这名字可就意味着你尸横各个地方了啊。

  你看,林雪腹黑毒舌的本事其实一点都没下降,只是现在她更擅长弱点打击了……

  「源能矿」作为有史以来第一种在影子空间内诞生的本地矿产,最让人关心的当然是它的持续生产问题。

  假如只有那么一个小行星带可以产出源能矿。

  那么这种未来的设备核心也没什么利用价值了。

  值得庆幸的是经过勘察,我们发现源能矿并不是一次性的产物:它们仍然在影子空间深处慢慢生长着,变异将在我主动禁止之前持续进行。

  而且现在影子空间内的源能矿储量似乎已经不少了——全部开采出来的话差不多足够给第一军团所有飞船都换一套性能提高百分之五十的能量栓。

  嗯,看来也不算多,我们至少有六个主力军团需要换装。

  而源能矿的全部储量却只够给其中一个军团每艘飞船换其中一个零件。

  看样子还需要足够的时间来让这种矿物继续生长。

  塔维尔已经在寻找矿石变异的规律,她希望能找到源能矿变异之前的原始形态,然后向影子空间大量「播种」,这种矿藏对缺乏足够技术的我们而言简直太重要了,或许它就是扭转新帝国和堕落使徒装备差距的唯一手段。

  珊多拉在得知源能矿事件的当天就向宏世界和附庸世界所有站点发布了命令,让当地人员开始对本世界那些挂载在希灵民用通讯网络上的东西进行检查,与之相关的东西也不能落下。

  包括时空管理局各个办事处的工作人员,日常用具。甚至是他们院子里的花花草草,总之只要希灵网络抵达的地方,都将作为抽样观测点来检查。

  假如冰蒂斯的猜想正确,那么即使是距离我最遥远的世界,也有可能在网络作用下受到影响——我怎么感觉自己跟一网络病毒似的?

  这是一项旷日持久的工作,依照现在我的影响能力,边远地区的东西受到影响的概率在小数点后面可能得有一串零。

  而且直到我完全「成熟」为止,这项工作都不会停下。

  这得多少年呢?冰蒂斯的经验这次不管用了,她只能说过两天回去找父神问问,当初他的第一批造物是多长时间完工的。

  现在我迫切希望这千万别是个五亿年计划——父神动辄五亿年计划,搁我身上估计得出人命!

  说起来,也不知道星域神界的势力体系在建立之初是怎么弄的。

  但看样子希灵侧在全族晋升之前的准备工作已经相当富有他们的特色:

  迅猛,规模庞大,而且动辄全民上阵,当年那些慢悠悠没有时间观念的神族肯定没我们这动静大……

  或许以后有机会了我还得去神界一趟,跟父神讨教讨教盖房子生孩子的生活经验……创神界本质上不就这么码事么。

  而在这项目测可能要许多许多年才会完成的工程启动的同时,另一项近在眼前的工作也已经准备就绪,帝国领导层——

  第一家庭,以及司令部一半以上的高级军官——都聚集在一个荒凉的边缘宇宙,准备进行新帝国第一次深潜试验。

  深潜船样船「远行者号」已经完成它漫长的二十四小时充能,现在正静静地静止在我们眼前,在附近最近的一颗大天体是一个步入老年的红巨星,在这颗恒星表面,有一个被力场禁锢起来的漆黑洞口。

  那就是第一次深潜选定的入口,在帝国境内被控制起来并用于观察研究的最稳定的一个深渊之门。

  深潜船的模样跟帝国其他那些应用成熟的星舰比起来真是其貌不扬,它是一个银灰色,光秃秃的类长方体,舰首和舰尾各四分之一的地方明显收缩,这让它离远了看仿佛一个发育不良的芒果,深潜船的尺寸只有数百米长,算上起航之后很快就要抛弃的外挂式天线也够不到千米级的门栏。

  对于一艘需要执行太空任务的飞船而言,数百米的尺寸是相当不起眼的。

  但深潜船的尺寸越小,所要对付的技术难题也越少(最关键的是护盾系统,巨大的护盾表面积意味着会接触到更多的污染,寿命也就越短),塔维尔必须选择最实用的解决方案。

  这艘样船不需要载人功能,这节约了不少空间,让塔维尔可以在保证飞船体积够小的同时给它安装上尽可能多的备用信息存储器。

  深潜船的主体部分看不到太多附属设备,它没有用于舰队的大型通讯阵列(只在内部有一套用于暂时联络用的通讯装置),没有丝毫武器系统,甚至看不到跃迁驱动器的抛物线形突起。

  这些都是不需要或者造不出来的。

  在深渊中,深潜船没办法和「友舰」联系,也不需要战斗——可以肯定,以这艘脆弱的样船,在深渊中不论遭遇到什么都一样完蛋。

  所以它就成了新帝国有史以来制造出来的唯一一种没有携带武器的飞船。

  另外我们也没有给它安装跃迁驱动器,这个倒是因为一些技术问题:我们对深渊之门内部的空间结构知之甚少,只知道它完全不会遵循已知的空间规律,同时数学体系也光怪陆离,在那种环境下,飞船没办法进行超时空跳跃。

  所以塔维尔干脆取消了深潜船的跃迁驱动功能。

  深潜船的这次行动,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收集更多关于深渊内空间规律的数据,好给我们下一艘实验船只做准备,比如研究怎么让深潜船在深渊内跃迁驱动。

  说白了,它是一个探路石。

  这个宇宙是经过精心挑选之后最合适的试验场,它位于帝国边境,处于随时可以抛弃的缓冲层,和它相邻的几个世界都是非殖民区。

  这个宇宙曾经或许孕育过简单的文明,当时发现这个世界的开拓部队曾经在一些破碎的星球残块上发现过疑似智慧种族遗留物的东西。

  但他们已经消亡,开拓者发现这里的时候,整个太空布满群星的残骸。

  而仅存的几个摇摇欲坠的红巨星或者其他什么暮年天体都被严重感染,其中一个红巨星表面,静静地依附着一座深渊之门。虽然这道门还没有爆发,但四处弥漫的深渊气息已经摧毁了这个世界内的一切,这是深渊之门典型的第二种污染类型:

  没有出现超大型深渊之门,但在整个空间同时弥漫起低强度的深渊「迷雾」,这种污染对高级文明而言或许不算什么。

  但对毫无抵抗力的低等文明,很容易瞬间酿成灭顶之灾。

  后来帝国军动用了离世庭园将这个宇宙的大部分切除掉抛入了无尽虚空,剩下包含深渊之门的一部分空间则被保留下来。

  作为帝国科学家急需的样品试验场。

  一个渡鸦小队和几个精英战斗中队驻扎在这附近,渡鸦们用自己的力量维持这个宇宙最后一颗红巨星的稳定——

  深渊之门已经完全寄生在这颗星球上,我们只能选择把这颗星球和深渊之门一起「拴住」。

  深潜船的引擎还没有启动,它被一艘中型驳船牵引到了深渊之门上方数十公里处,驳船上装置着深潜船启动前需要的最后一批支援设备。

  在场的很多人都能看出来,这东西应用了不少有些老掉牙的技术,比如需要实体连接的数据交换系统,充能管道,还有那艘呆头呆脑的驳船:

  为了提高第一次试验的成功率,塔维尔已经否决了百分之八十多虽然巧妙但缺乏实践数据的新科技了。

  我们所处的位置距离试验现场相当近:只有十公里距离。在这个位置,深潜船和深渊之门都清晰可辨。

  而红巨星那朦胧的庞然身躯更是如同一望无际的烈火平原一样——观测站自动调节了外面透进来的光线。

  否则有多少狗眼这时候也得闪瞎了。

  下午两点二十分,来自深潜船控制小组的报告声在观察平台上响起:“能量炉运行已正常,准备解除外部能量闸口,十,九,八……三,二,一,离线。一切正常,深潜船正在已自身能量维持运转,设备重启开始。转入下一个工作小组。”

  “末端数据校验完毕,深潜船数据库正常,一至一百七十五号冗余储存单元在线,数据同步良好。

  核心数据库进入锁定状态,现在开始禁止外部更改。即将断开和目标的数据连接,十,九,八……

  三,二,一,离线。一切正常,深潜船开始自主运行,设备应该已经重启。工程师小组,确认深潜船设备正常工作之后撤回来,即将开始脱离程序。”

  “这里是工程组,所有设备已正常运行,我们正在关闭闸门。工程组已经启动传送装置,我们即将脱离深潜船,现在释放驳船锁定器……释放成功,我们回来了。”

  观察平台上有很多大型全息投影装置,从各个角度和距离展示着深潜船-驳船组合体的现状,之间两者之间的牵引力场突然闪烁了一下,随后驳船便缓缓上升。

  而深潜船则开始在红巨星的引力下坠向深渊之门。

  而与此同时,这个其貌不扬的长方体星舰表面突然开始浮动起蓝绿色混杂的光芒,那是深潜船独有的护盾系统,它模仿了世界屏障的基本结构。因而对深渊环境抗性极高,再加上其本身十五分钟刷新一次的特殊能力。

  可以保证飞船安然无恙地度过在深渊内的最初一段时间。

  当深潜船下降到一半的时候,这个扁平的「芒果」横截线上浮动起一圈仿佛光环的光晕,迅速止住了星舰急速下坠的态势,并开始让飞船缓慢地靠近深渊之门,那是它的引擎启动了——

  很奇怪的型号,不过这艘飞船的一切设备几乎都是量身打造的孤品,所以似乎也没什么太过稀奇的。

  “这一幕让我想起当年……真糟糕。”

  珊多拉轻声说道,我顺着她的眼睛看过去,原来她正在看深潜船视角传来的画面:

  深渊之门在画面上占据了百分之九十的面积,那漆黑的洞口看上去如同一个将万物吞噬殆尽的巨口,在深渊之门周围有一圈放射着强光的蓝色方尖塔,那是维持这道门稳定并将其活性压制下来所必须的东西:

  矩阵式幽能方尖碑。这一幕确实让人心头有些发毛,尤其是在你了解了那已经快扩散成一片黑色大地的深渊之门意味着什么之后,就更是心惊胆战了。

  而珊多拉的感觉会更糟糕:她曾经真的一个人跳进去过那里面,那绝对不是什么好的回忆。

  我轻轻拂动着珊多拉的头发,感觉她也在努力恢复平静:“安心,都过去了。”

  这时候浅浅突然在旁边说道:“开始接触了!”

  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另外一幅画面上,那是一个紧贴着深潜船行动的探针传回来的画面,画面上,深潜船银灰色的船身已经触及到深渊之门的表面,事实上接触是比这更早一步开始的:

  深潜船的护盾先和深渊碰撞,然后才是船身。画面上,两者相接触的地方已经不再平静,深潜船的舰首正在浮动起一层层斑斓的色彩,那是护盾正在小范围急剧加强的表现。

  而与深潜船接触的深渊之门上,则泛起了漆黑色的涟漪,很不明显,在观测设备自动添加了一些辅助线条之后我们才能看到这些涟漪,它就好像一滩原本平静的浓稠黑色油墨。

  当有东西慢慢探进去的时候,表面就终于褪去了平静的伪装。

  接触面仿佛一道分界线,分界线两侧对比鲜明:来自物质世界的色彩斑斓,还有另一个世界的漆黑单调。

  然而一切都在计划之中,到目前为止,各种传感器都表明附近的信息波动位于安全范围内。

  从控制台传来工作人员的汇报声:“深渊之门稳定性下降,向第四纵线偏移百分之二十,目前在新位置获得暂时平衡。幽能方尖碑出力正常,我们可能需要激活更多备用方尖碑来巩固防线。”

  “那就去执行……”珊多拉深吸一口气,完全平静下来,“允许投入你们所需要的一切资源,我不希望这次试验有任何差错。塔维尔,现在还能联系上深潜船吗?”

  塔维尔的本体就在我们旁边待命,但她的好几个质量投影正在亲自参与对深潜船的末端跟踪工作。

  因此她等于自己向自己汇报了一下,再向我们汇报:“通讯已经受到严重干扰,无法传送数据包,但模糊情况仍然在维持传送。我们利用设备模拟出一些画面,或许您有兴趣。”

  说着,塔维尔切换掉了观察平台上那些已经大部分变成杂波的全息投影,画面从物质世界转到了深潜船的视角。

  “如您所见,这里就是深渊。”

  B面拼盘


📌 使用快捷键 +d 可收藏本页
📝 发现错误?点这里反馈!